立山的雪壁大概每年的四月中開始放行,一般遊客們就可以從富山(西)或是扇澤(東)出發,搭車到室堂後以步行的方式,就可以輕鬆觀賞到高達十幾公尺的雪牆。
對幾乎沒有下雪的台灣人來說,光是看到高達十幾公尺的雪壁就已是壯麗到不行的風景。
再加上台北捷運裡都可以看到滿滿的廣告,雪壁的觀光季節期間,整個室堂大概有超過一半是台灣人吧。
不過都千里迢迢的到室堂了,只看個雪壁就回家不是很可惜嗎?
立山的雪壁大概每年的四月中開始放行,一般遊客們就可以從富山(西)或是扇澤(東)出發,搭車到室堂後以步行的方式,就可以輕鬆觀賞到高達十幾公尺的雪牆。
對幾乎沒有下雪的台灣人來說,光是看到高達十幾公尺的雪壁就已是壯麗到不行的風景。
再加上台北捷運裡都可以看到滿滿的廣告,雪壁的觀光季節期間,整個室堂大概有超過一半是台灣人吧。
不過都千里迢迢的到室堂了,只看個雪壁就回家不是很可惜嗎?
經過了短短一天半的冰攀練習,雖然覺得還意猶未盡,但又到了不得不下山的時間了。不過這次的練習應該算是起了一個開頭,以後自己想再來的時候,也有信心和能力知道該怎麼樣進行準備及安排所需的練習項目。希望下次再來的時候,可以待上一整個星期,好好爬個夠!
回程的路跟來的時候一樣,要踏過厚厚的雪才回得去
教練們揮手跟大家說再見。平常這些教練們其實都是專業的登山案內人,是以帶人爬山做為職業的人。據說除了要考相關的登山技能以外,連週圍的歷史地理自然環境都要有一定的認識。因此考試的時候,還有分不同的山域,夏天或冬天的案內人資格。他們三不五時還會加入山難教助隊幫忙,非常專業又有制度!
經過一整個晚上的宿醉和不停跑廁所後,隔天一早還是在天未亮的時候出發,開始往山裡面出發去找天然的冰瀑。但似乎因為上個週末才剛下過大雪,不管往哪邊走都舖了厚厚的一層雪。即使在雪層下面有整片的天然冰瀑,不把雪都撥開是無法練習的。最後在無可奈何下,改成陡坡的冰雪岩混合練習。
延路尋找足夠陡的雪坡中(實際上比照片看起來的還陡一些,很容易走一小步往下滑一大步)
天亮後終於找到適合的雪坡,由教練先鋒架繩,然後大家一個一個輪流攀登上去。天然的雪坡跟人工冰瀑比起來,多了不少地形的變化;有時候多了很多可以支撐的手點或腳點,有時候卻時阻礙前進的障礙物,如何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是順利前進的重點。手腳併用外,適時使用冰斧清除表面的軟雪,或是拿來當暫時固定點,或是拿來勾比較遠的手點,都非常有幫助。第一個練習用的確保固定點是綁在一顆大樹上,不過在雪地裡可不是每次都那麼幸運的有顆樹在行進的方向。有時候就算是比較軟的樹枝,多集結幾串也是可以當做暫時的確保,但對墜落的支撐能力就比較弱了。
教練正在尋找合適的路線
起床吃完簡單的早餐後,準備進入八ヶ岳山區。今天的行程是把行李和數不清的酒(咦?)放到赤岳礦泉山屋後,在山屋外面的人工冰瀑進行冰攀訓練及簡單的繩索操作。上山的路跟夏天沒什麼兩樣,只是覆蓋著白雪,一不小心偏離原本的道路,就會一腳陷到屁股的深度。
不管是冬天還夏天,溫暖的山屋永遠是深受大家歡迎的地方。步行大概兩個多小時,就可以從入山口抵達山屋。赤岳礦泉是一年四季都有開放的山屋,特色是午餐有供應超過四種以上的咖哩,晚餐則是有1/3的機率可以吃到高級牛排!冬季因為在山屋旁邊就有搭設人工冰瀑,所以有不少人來這邊練習冰攀,甚至還有定期舉行比賽。附近有也不少天然的冰瀑,離赤岳的距離也不算遠,是個從初學者到進階者都可以輕鬆接近的地方。
在山屋裡吃完午餐,準備下午的冰攀行程
行程:
Day 0 1130伊勢原朋友家集合
Day 1 0300伊勢原出發→0630美濃戶登山口→0840赤岳礦泉→1230迷路山腰→1500赤岳礦泉→1600行者小屋
Day 2 0600行者小屋→0900赤岳→1030行者小屋→1430美農戶登山口
距離一月初的雪地健行過了整整快兩個月,總算是又有機會可以帶著要價不菲的裝備上山了。隨著季節慢慢的推移到三月,天氣慢慢熱了起來,即使是在緯度較高的日本,也開始感覺到春天的氣息。剛好在出發前的一個星期,日本的氣象預報幾乎都是接近20度的大晴天,除了讓人擔心雪是不是都已經溶化完光了以外,更怕的是萬一發生雪崩的話該怎麼辦。不過概然日期已經定了,機票錢也花了,那就且戰且走吧!也因為難得來山上一次,日本朋友很貪心的希望把上次殘念的硫磺岳撿回來,然後再爬一座去年夏天曾經走過的赤岳。使得我們在清晨三點就不得不摸黑起床出發,開始辛苦又非常想睡的一天。
清晨的停車場停了比想像中還多的車,除了我們外,已經有不少人已整理好裝備,準備要入山了。這天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溫度比上次高了很多,積雪也幾乎快沒有了,似乎只要穿一件中等厚度刷毛衣和風雨衣就可以應付大部分的時間。
行程:
Day 0 伊勢原朋友家集合
Day 1 0500伊勢原出發→塞車兩小時→1030稻子湯→本澤溫泉
Day 2 本澤溫泉→殘念硫磺岳→本澤溫泉→八王子站
主要花費:
來回油錢、過路費→3500日幣
去年秋天,因為朋友的一通電話,突然就決定今年冬天該是開始挑戰雪地登山的時候了。因為兩個人都完全沒有雪地的經驗,整個前置準備過程可以說是花了相當多的精神。跟夏天登山比起來,冬季登山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很多需要特別準備的東西,還多了雪崩的危險。以裝備來說,硬底鞋、冰爪、冰斧是最基本的裝備;雪崩發信器、雪鏟、探測棒,則是自救救人不可或缺的東西;如果不想要睡在冬季也有營業的山屋裡的話,雪季對應的睡袋、帳篷也要另外準備的。對喜歡登山的朋友來說,在網路上搜尋各種裝備的資訊,到處看別人使用後的評價,尋找特價的網站,都是相當有趣的事情。不過真的要下手購買的時候,花了超過整整一個月的薪水時,可是相當的心痛啊,這也是冬天的山伴難找的原因吧。這次雖然順利找到兩個人一起爬冬山,但其中一個人是連夏天登山的經驗都沒有,讓人不禁擔心起這趟旅程
開車抵達稻子湯的停車場,路上已經有不少積雪了,同時間也有不少人準備要上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