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程:
Day 1 栂池自然園→白馬大池→白馬岳→頂上宿舍
Day 2 頂上宿舍→白馬尻→猿倉→白馬遊客中心
花費:
新宿、白馬來回巴士→12000日幣
栂池纜車→X000日幣 (X小於3)
頂上宿舍(純住宿)→6300日幣
猿倉、白馬公車→1000日幣
或許是因為日本的登山人口眾多,所以幾乎是比較有名一點的山,都有大眾交通工具可以把你送到登山口;然後在下山的地方也有公車可以把你接回大型巴士站,或是與火車接駁。這對喜愛大自然的人來說,真是是再便利不過的事情。雖然日本的交通費很貴,不過能有這樣的登山環境和方式,對個人來說還是相當滿足和開心了!這次走的路線與平常大家習慣的方向似乎剛好相反,而且還沒有準備地圖(錯誤示範),倒也是順利的走完兩天的行程,也體驗到日本的登山步道系統做得非常完善,基本上不太會有迷路的危險。
從夜巴下車後,要再轉乘纜車上到栂池自然園,經過幾間山屋後,開始登山行程。
雖然上山的時間是七月中了,但這一年似乎比較慢熱,竟然很快地就遇上不小的雪坡。沒有帶冰爪的我們,只好用著半軟不硬的登山鞋試著一步一步踢出踏階,還有盡量踏在黑色的髒雪上,慢慢通過這看似危險的雪坡。
前往白馬大池的路上,偶爾還會飄點小雨,整路都有點溼溼的,讓人有點擔心。
好在接近白馬大池前,天氣慢慢放晴,視野也變好很多。
走在半身高的樹叢裡,人的比例看起來都變得很奇怪。
白馬大池。
在台灣很難想像這是夏天的景色,不過據路過的阿伯說,去年的這時候是沒有雪的。萬一走一走掉到大池裡怎麼辦啊...
大池上還殘留了大量的未融雪,雖然看起來很冷,但只要穿薄長袖就行了。
大約走了四個多小時後,抵達白馬大池山莊。登山客可以選擇住在山莊裡,或是在山莊外面的雪坡旁搭營,享受露營的樂趣。
過了白馬大池後,繼續往白馬岳的方向前進,回頭眺望大池。
從此開始走在美麗又舒服的崚線上。
僅管往白馬岳的方向還是一路緩上,不過走起來相當舒服。
唯一的問題就是這裡風非常非常的大,背包套如果不是加繩子綁在背包上,極有可能就這樣被強風吹到山的一端。我的雨衣就是這樣飛走的...(最後冒險攀爬下山救雨衣...)
連草地都被風吹出了痕跡。
在台灣難得一見的帶雪山景。
不知道是什麼的高山植物。
大塊石頭加上強風,真的是很難走又站不穩啊。
不知不覺就到了白馬岳,然後似乎就忘了拍登頂照(?),再往下走一點就可以看到非常大片的白馬山莊。
據說可以同時容納1200人住在裡面,說明了這條路線應該是熱門中的大熱門。
不過因為今晚預定要睡在帳篷裡,所以還要再往下走15分鐘到頂上宿上的營地。在往下走的途中,回頭看白馬山莊,還真是極為壯觀,像是山上的大城堡。
頂上宿舍營區,藏在小小山凹裡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晚抵達的關係(下午五點),風勢變得頗大,試了幾次後都無法順利將外帳搭起後(其實是技術太爛XD),宣告放棄住頂上宿舍!
明天要走大雪溪下山!
第二天早上的日出,照在山坡上顯得特別美麗。
日出雲海。
或許是因為頂上宿舍不如白馬山莊有名的關係,住在這裡的人似乎沒有很多,也因為我們兩個人分得了一間十六人房,裡面舖滿了被子,可以滾來滾去!
要下山前,被山莊的管理人員提醒,下山一定要穿冰爪,要不然會很危險。在沒經驗又擔心之下,只好先買了最便宜的四爪冰爪。不過後來發現只要抓到在雪地行進的技巧,這種簡易型的冰爪跟本就沒有需要。
即使是假期的最後一天,還是有蠻多人上山的。對日本人來說,退休後才是享受生活的開始。所以常常可以在山上看到很多五六十歲才開始爬山,但已經去過超多地方的老人!
標準雪地裝,冰斧冰爪加綁腿。我記得我好像是穿短褲...(錯誤示範...)
除了老人外,也有很多爸爸媽媽帶小孩來爬山的,然後會在身上綁一條安全繩,以防小朋友滑倒。再小一點的小小朋友也有專用的背包可以背上山哦!
在正式下大雪溪之前,要先橫越他,然後再沿著雪溪的邊邊慢慢往下走。
在大雪溪中會有一條大家走出來的路,就算是起大霧看不見前後左右,只要跟著路走就不會迷路。
剛好也因為這一年的夏天比較冷,大雪溪似乎感覺有比較長,整整走了一個小時還沒離開雪溪的範圍。走在前後都是雪溪的環境裡真的很夢幻啊!
當然要走這條大雪溪是需要相當的體力的,中間可以說是毫無休息點。想休息的人請自己站到路旁,小心不要往下滑就行了。
總簡是到了大雪溪的盡頭,走過一次畢生難忘。
到達白馬尻,也就是雪溪的盡頭後,再往下走一個小時可以抵達猿倉。如同文章一開始所說,在這邊有定時的接駁公車,輕輕鬆鬆就可以回到白馬村的巴士站,結束兩天一夜的登山之旅!(不過回程因為是連假的最後一天,整整在車上待了快八個小時才到家T.T)